当医学与人文相遇,叙事医学应运而生。它承载着对生命的深切关注与尊重,赋予冰冷的病例以人性的温度。我们深知,医务工作者面对的,不仅是教科书上的疾病,更是一个个承载着悲喜与坚韧的鲜活生命故事。
以爱叙事,温暖医患。为进一步探索叙事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弘扬我院医务工作者为患者无私奉献的大医精神,现开展“叙事医学—聆听患者的生命故事”有奖征文活动,欢迎您与我们共行叙事医学,共话生命至上。
【本期作者】:王雅婷 淋巴瘤血液科 护师
打破沉默 拥抱希望
在护理的世界里,我们常常用语言传递关怀,用声音安抚病痛。然而,有一群人,他们的世界是安静的——他们听不见心跳监护仪的滴答声,无法用言语描述疼痛,甚至无法在深夜按响呼叫铃,向医护人员求助。他们是聋哑患者,一个在医疗环境中容易被忽视,却格外需要被"听见"的群体。
白大爷确诊癌症住院,老伴陪护。他们安静地坐在病床边,没有言语,只有偶尔的手势交流。由于沟通障碍,阿姨常常在病房里显得手足无措。而白大爷也在病痛的折磨下,充满了对自己的自责。
入院初期,我们的交流极为艰难,在病情解释、治疗方案沟通以及安抚情绪等复杂需求面前,显得捉襟见肘。在护理过程中,我发现大爷总是默默承受着病痛,很少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家属也因为无法准确理解大爷的痛苦,内心充满了愧疚。
那一晚,阿姨用手势沟通了好久我也不明白阿姨想表达什么,得知阿姨会写字,急忙拿笔和纸,原来白大爷感觉肚子疼,想得到我的帮助。看着阿姨急得满头大汗,我安抚地拍拍她的手,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她:“别怕,大爷会好起来的。”白大爷也比划着表示会配合治疗,大娘也轻轻点点头,竖起大拇指,并在纸上写:“谢谢你,第一次觉得医院不孤单”。
在后来的护理中,我慢慢学着和阿姨用简单的手语沟通,告知阿姨呼叫器红灯亮起时我就可以听到铃声,给阿姨留了纸笔,有问题及时记录。
这段护理经历,让我明白,即便语言不通,爱与耐心也能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在无声的世界里,我们一起努力,让希望的光芒照亮他们对抗病魔的道路,而我,也在这份温暖的守护中,收获了成长与感动。
护理从来不只是打针发药,而是让每一个生命,无论能否听见,都感受到:“你很重要,我在认真倾听。”
聆听患者生命故事,书写温暖身边事,“叙事医学—聆听患者的生命故事”征文活动欢迎您的来稿,详情咨询:团委 3285587;田超 15389826767;田珂昀 15598038087。
稿件来源:淋巴瘤血液科 王雅婷
编 辑:池 源
初 审:田 超
复 审:胡 媛
终 审:张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