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以迅猛之势,迅速蔓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我们需要了解哪些知识?如何做好科学应对、做好日常预防工作呢?
一、在家怎么做
(1)日常预防:避免去疾病流行的地区;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不能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居室保持清洁,勤开窗;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用手捂之后、饭前便后都要用洗手液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及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外出佩戴口罩,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注意营养,勤运动。
(2)家庭成员出现可疑症状的建议,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避免前往地铁、公共汽车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就诊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患者的家属成员应佩戴口罩,与无症状的其他家庭成员保持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若家庭中有人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他家庭成员如果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医学观察,对有症状的家庭成员经常接触的地方和物品进行消毒。
二、公共场所如何做好防控
(1)保持公共场所内空气流通,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加强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2)每天使用消毒剂对物体表面(地面、电梯、桌椅、等人体常接触的物体)进行消毒。如遇有呕吐物,先用消毒剂加吸水材料(或消毒巾)对呕吐物进行覆盖消毒,清除呕吐物再使用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处理。
(3)公共场所进出口处和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洗手间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4)在门口提供一次性口罩,供进入人员使用。
(5)公共场所工作人员要实行健康监测,建议在入口处使用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对进入人员检测体温。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不要带病上班,应主动戴上口罩到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如果有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游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应主动告诉医生,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6)取消非必需的室内外群众性活动。
三、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
(一)居家环境及物品需要消毒吗
居家环境及物品以清洁为主,一般不需要特别消毒,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
(二)如果家里有疑似感染的患者,怎样防护
物体表面可以用浓度为75%的酒精棉片或酒精擦拭,如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把手、洗手盆、坐便器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擦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擦净。
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洗净。
(三)如果拿到快递或外卖,担心带来的间接接触可以让外卖小哥放在门口,等他走了拿进室内用酒精喷洒或擦拭包装袋,洗手以后再打开。
(四)日常吃的肉类或者鸡蛋,必须充分煮熟再吃,要注意的是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禽类和海鲜,也不要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活禽。
(五)口罩应该戴多久,使用后如何丢弃处理
常说的N95或KN95等医用口罩,在健康人的日常情况下是不必要的。
可以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口罩的使用时长和更换频率。一般来说,如果口罩没有明显的脏污、变形可以不必4小时更换一次。但如果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普通人可以直接丢弃到垃圾桶内,有感冒或流感样症状的的人,最好用自封袋包装后按医疗废物妥善处理,摘下口罩后记得洗手。
(六)口罩清洗、加热、消毒处理后能戴吗
不要做这些处理,因为操作过程中反而增加病毒感染风险,并且口罩的过滤防护性也不能达标。
(七)多戴几层口罩,是不是防护效果更好
不提倡戴多层口罩,一般一层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闭合就能达到预防效果,多层口罩反而会影响与面部的闭合性,也影响舒适度。
(八)外出回来进家门需要做什么
正常脱衣、摘口罩、正确洗手。
(九)以下情况应减少与他人接触。
(1)过去14天去过疫区。
(2)出现感冒或流感样症状,如发热或咳嗽、鼻溢、咽痛、头晕乏力的至少两种,免疫力状态不好的,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老年、儿童、糖尿病等人群。
(十)开私家车需要戴口罩吗,需要消毒吗
自己车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因为外界可能会有飞沫病毒进入车厢内,所以还是建议佩戴口罩,不要疏忽每一个细节,不要带有侥幸心理。
(1)车内应配备口罩、消毒湿巾或免洗手消毒剂等消毒个人防护用品,做好通风换气,从公共场所返回后建议先用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
(2)可疑症状者搭乘私家车后,及时开窗通风,并对接触物体表面(如:车门把手、方向盘和座椅等)进行消毒。
(3)如有患者搭乘,应及时做好私家车物体表面和空调系统的终末消毒,其他同乘者接受14天医学隔离观察。
四、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一)有效氯浓度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1.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100比例稀释;2.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3.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片溶于1升水。
(二)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三)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五、注意事项
1. 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儿童请勿触碰。
2.不宜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消毒。
3.不宜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
4.不宜直接使用消毒剂(粉)对人员进行消毒。
5.不宜对水塘、水库、人工湖等环境中投加消毒剂(粉)进行消毒。
6.不得在有人条件下对空气(空间)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7.不宜用戊二醛对环境进行擦拭和喷雾消毒。
8.不宜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大于1000mg/L)做预防性消毒。
9.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
投稿:预防保健部
摘自中国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