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色基因融入科技血脉,当党建引领邂逅医工创新,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即将开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精神,推动医疗与工程领域的深度融合,4月22日,医院第七党支部联合内蒙古医科大学计算机信息学院物理数学党支部及办公室党支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工程部党支部精心策划了“党建引领聚合力 医工融合创新篇”主题党日活动。此次活动汇聚医疗与工程领域的专家智慧,以创新课程分享为桥梁,探索医工交叉的无限可能,为健康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议开始前,学校党委委员、医院党委书记王进文讲话。他表示,医院在医科大学党委的领导下,与校本部和各附属医院的党支部共建一体。本次党日活动跟随当前医工融合趋势,为大家构建了良好的桥梁,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大家能有更多思想的碰撞,为健康事业发挥作用。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工程部党支部敖敦格日乐分享了团队项目《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的无创血糖检测装置设计》,聚焦糖尿病患者的痛点需求,以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无创血糖检测装置的设计原理与创新实践。传统血糖检测需频繁采血,给患者带来痛苦与不便,而无创血糖检测技术有望打破这一局面。如何通过先进的工程技术,精准捕捉脉搏波信号并转化为可靠的血糖数据,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便捷、舒适的检测方式,让科技赋能医疗,守护患者健康。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常驻专家杜乙为大家带来关于放疗前对于4D-CT定位的思考。呼吸动度对于腹部或肺下叶肿瘤影响较大,团队经过深入思考,考虑结合压力感受器及负压板进行定位,从而减少呼吸引起的误差,实验后续因为一些原因没有继续进行。
杜乙的分享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这种探索精神和对患者健康的关注值得赞赏,同时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关于放疗定位技术的研究和突破,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内蒙古医科大学医学工程部党支部书记祁鹏分享了脑卒中康复新希望 ——《基于 MI-BCI 技术的脑卒中后肘部运动辅助装置》,主要围绕脑卒中患者康复难题展开,介绍基于 MI-BCI(运动想象脑机接口)技术的创新成果。脑卒中后,患者肘部运动功能恢复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MI-BCI 技术通过解读患者大脑运动想象信号,驱动肘部运动辅助装置,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详细讲解该技术的原理、装置研发过程以及临床应用效果,展现医工融合如何为脑卒中患者带来康复新希望,让科技的温度传递到每一位患者身边。
我院第七党支部书记玉荣分享了放疗安全新思考 ——《乳腺癌放射治疗心脏毒副作用的思考》,课程从临床实际出发,针对乳腺癌放射治疗中出现的心脏毒副作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治疗过程中对心脏的潜在损害不容忽视。通过临床案例与研究数据相结合,探讨如何通过多学科协作,优化放疗方案,降低心脏毒副作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体现医工融合在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次党日活动以党建为引领,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医工融合实践,搭建起医疗与工程领域专家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课程分享与互动研讨,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思想碰撞与技术融合,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医工交叉领域的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同时,活动也将强化党员的责任担当,引领党员在医工融合创新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稿件来源:第七党支部 王菊萍
网址:www.nmgzlyy.com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42号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