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病痛与希望交织的地方,而医生与护士则是这场生命博弈中的关键力量。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仅医术精湛,更以高尚的医德医风,为患者驱散阴霾,带来温暖与曙光。医院开启“医德医风优秀个人事迹展示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故事,探寻那些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坚守,感受爱与责任如何在日常诊疗中熠熠生辉。
窦芳瑞——医者仁心 无关台前幕后
数字背后的坚守 病案室编码员的匠心之路
在医院的“幕后战场”——病案室里,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的工作者。她用指尖在键盘上编织生命的密码,以专业与责任守护医院数据的精准与安全,她就是医院病案室的编码员窦方瑞。虽不直面患者,却始终秉持“编码无小事”的信念,以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主动服务的协作精神,温暖的人文关怀,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凡的医德篇章,为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默默护航。
精益求精 做医疗数据的“守门人”
窦方瑞深知,病案编码是贯穿医院管理、医疗统计、医保DIP支付全流程的核心命脉。她始终秉持 “精准编码,责任重于泰山”的职业信条,在复杂的疾病诊断与手术操作编码工作中深耕细作。面对日新月异的ICD编码规则,她主动追踪行业动态,反复研读最新标准,将每一次知识更新都转化为专业能力的提升。
每一份经她之手的病案首页,都是她精雕细琢的“作品”。同事们常笑称她“较真”,但正是这份近乎苛刻的严谨,让她不放过任何一个存疑编码。遇到复杂病例,她会手持ICD工具书,对照最新编码规则逐条比对,更会主动联系临床大夫,从患者病情、治疗过程等细节中抽丝剥茧,只为让每一个编码都精准映射患者真实的诊疗轨迹,为医院信息质量铸就坚不可摧的屏障。
主动服务 搭建临床沟通连心桥
窦方瑞明白,高质量的编码离不开规范的临床书写。为此,她主动走出病案室,深入临床一线,化身“编码讲师”。定期开展的病案首页规范填写、主要诊断选择要点及编码知识培训中,她总能将晦涩的编码规则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案例,结合临床实际场景讲解,让医师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要点,有效提升了全院病案书写质量与编码意识。
日常工作中,她更是临床医生信赖的“编码顾问”。面对医师们的疑问,她耐心解答;发现审核问题,她第一时间沟通反馈,并与临床团队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种主动沟通、深度协作的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编码效率与准确性,更成为连接病案管理与临床实践的稳固桥梁,赢得了全院上下的一致认可。
坚守底线 捍卫职业的“生命线”
在医保DIP结算体系下,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医院的合理收益。每月面对病案首页报错清单,窦方瑞都会化身“数据侦探”,逐份病历分析错误根源,精准锁定问题病历。她不厌其烦地与临床科室反复沟通,细致确认诊疗细节,确保每一处错误都能及时修正,并在规定时限内重新提交。每一次纠错,都是对医院利益的有力捍卫,更是对医保政策精准落地的坚实保障。
每一次精准的编码,都是医疗付费体系的可靠支撑;每一次耐心的沟通培训,都在为诊疗信息质量添砖加瓦。窦方瑞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证明:医者仁心,无关台前幕后;守护健康,数据自有千钧之力。她是医疗数据的“守门人”,是临床科室的“好帮手”,更是医德医风的践行者。她以编码为笔,以责任为墨,在病案室的一方天地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医者华章。
稿件来源:行风(信访)办公室
编 辑:池 源
初 审:王 军
复 审:胡 媛
终 审:张媛媛